5月7日清晨,呼嘯的大風卷著黃土掠過固原市原州區三營鎮孫家河村。地頭的塑料大棚被吹得嘩嘩作響,楊滿福頂著風沙彎腰撿起被風刮斷的棚膜繩,熟練地打了個死結。“村里的大棚得去看看。”玉米田里,幾位村民正忙著給新栽的苗子培土擋風。楊滿福抄起鐵锨加入隊伍,他抹了把沙土說:“讓大伙兒把玉米地里的地膜邊沿再壓層土。”
在孫家河村,提起這位65歲的老黨支部書記,村民們總有說不完的故事。“楊書記辦事,我們一百個放心!”村民賀雅麗拍著胸脯說。自1986年當上村干部,楊滿福就把“風氣正、作風正、行為正”這9個字記在心上。30多年來,村里大事小情都擺在桌面上說,發展的13名黨員個個都是致富能手。
“要不是楊書記幫忙跑貸款,我這枸杞哪能種起來。”站在枸杞地里,村民王占山給記者算起了賬。王占山說的貸款,是楊滿福挨家挨戶幫著420戶村民辦下來的800多萬元扶貧貸款。為了這筆錢,他不知跑了多少趟銀行,連信貸員都打趣地說:“楊書記比我們員工還熟悉貸款政策。”如今,村里的固原市原州區孫家河滿福蔬菜種植農民合作社把800畝枸杞、1500畝蔬菜賣到了全國各地。
村里的變化就像田里的玉米稈,一茬茬往上躥。
2008年,村里的主干道實現硬化,隨后3年,村道全部完成硬化。如今6公里硬化路、3.5公里砂礫路連通了家家戶戶,3眼深水井和14.7公里機井水低壓管道讓600戶村民擰開水龍頭就能喝上甘甜的自來水。路燈亮了,垃圾處理點建起來了,綠化樹在風中沙沙作響,仿佛在訴說著這個村莊的蛻變。
在孫家河村,回漢群眾互認“干親”的傳統習俗延續至今。
孫家河村的回族群眾擅長牛羊交易,漢族群眾精于蔬菜種植。楊滿福組織回族村民幫助漢族村民銷售牛羊,漢族村民則向回族村民傳授種菜技術。這種互幫互助的模式,讓各族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緊密相連。每年傳統節日,村里都會舉辦“鄰里宴”“文化大集”等活動,回漢群眾同慶佳節,其樂融融。在楊滿福的帶領下,孫家河村先后榮獲“全國文明村鎮”等稱號,日前他被授予“全國勞動模范”稱號。
如今,已過花甲之年的楊滿福依然奔波在田間地頭。他望著連片田里隨風搖曳的枸杞嫩苗說:“只要咱們干部群眾心往一處想、勁往一處使,孫家河村的好日子一定能像這枸杞樹一樣,在黃土坡上扎下深根,結出甜果子。”(記者 師越)